在家门口吃上可口的饭菜;不出社区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足不出户就有周到的日间照料、生活护理……近年来,新城区不断织密养老助老服务网,让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
“饭大爷”养老助餐 让老人暖胃又暖心
自2019年底新城区韩森寨街道“饭大爷”东方社区餐厅开业以来,78岁的社区居民李应贤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老年餐厅确实方便,有肉有菜有主食,软烂可口,每顿饭最多才7元钱,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了。”李应贤满意地说。
这里的老年餐,早餐3元、午餐7元、晚餐3元至5元……饭菜每天不重样。中午除了正常的老年餐外,还会供应四喜丸子、梅菜扣肉、黄焖鸡等蒸碗。“如今,在这里办理了就餐卡的老人已有1000多位,每天有200多位老人固定在这里用餐。我们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全力解决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的用餐难题。”东方社区党委书记谢艳华介绍。
“政府为我们餐厅开办提供了‘拎包入住’的便利,有效缓解了我们的经营压力。”“饭大爷”东方社区餐厅负责人李立洋介绍,我们利用错时用餐、差别定价的方式,在保障老年人享受优质廉价助餐服务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开放经营,从而提升了自身造血功能,这也是餐厅一直能够维持运营的“秘诀”。
10月13日,在“饭大爷”兴盛社区餐厅里,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除了就餐区外,还有品茶区、阅读区,以及理疗室等。
“我们每天都会在餐厅内为老年人举办各种活动,每周三还会举办一次义诊。”兴盛社区党委书记马卫莉说,每天早上9点多,就会有不少周边的老年人相约着过来喝茶聊天,做做手工、听听讲座,中午吃完饭后回去休息,有的老年人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消磨在这里。这里已经成了一个老年人用餐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虽然我现在做的是老年餐厅,但餐厅的饭菜质量绝不含糊,像羊肉、小米、红枣、豆腐、小米醋等都是我老家陕北那边的。”“饭大爷”兴盛社区餐厅负责人张瑞说,如果仅靠销售老年餐,这个餐厅很难运营得长久。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他们也面向市场开放,并增加了点餐、生日包间、外卖等多种形式的用餐服务,以确保老年餐厅能够持续运营下去,让老年朋友们长久受益。
家庭医生工作室 满足“医养结合”需求
“您需要再做一下心电图的检查,另外一定要确保充足的睡眠……”上午9点,在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东尚社区网格工作站,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郭医生正在为社区居民涂阿姨问诊。
东尚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特别是针对空巢老人和半失能、失能老人及长期卧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让居民就近方便享受基层卫生服务,全面夯实辖区卫生健康网底,有效满足居民实际需求。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2023年东尚社区将“家庭医生工作室”迁入“网格工作站”,升级后的“家庭医生工作室”不但在空间上由原来的10平米扩大到100余平米,合作单位由原来的2家医院增加到11家医院,还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全科问诊、健康理疗、定期义诊、陪同就医、助浴、日间照护陪伴、健康教育和“护理到家”专业医疗服务,进一步满足老年群体“医养结合”的需求。
“医生看病技术好,态度也好。我之前有头晕、爱打瞌睡的毛病,吃了这里医生开的药,效果非常好。平时也会来这儿泡脚、拔火罐,有时候也来听社区安排的健康教育讲座。”86岁的社区居民李阿姨,只要有需要、有时间,都会选择来找社区家庭医生进行健康管理和咨询。
居民除了在“家庭医生工作室”接受诊疗外,也可以在社区网格工作站进行拔罐、按摩、足浴等中医理疗服务。此外,东尚社区网格工作站和药店、医疗辅具企业等位置相邻,这些服务主体也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了一体化、连续性的服务。“有需要的居民由家庭医生开好中药处方后,我们也会根据需求提供代煎药等服务,可以为老人配送上门。”东尚社区网格工作站负责人张先生说。
适老化改造 提供周到居家养老服务
床边有扶手,卫生间有防滑垫,浴室有折叠式浴凳,卧室有一键呼叫机……家住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的许豫秦家适老化改造设施,可真不少。他高兴地说:“这些物件看着简单,对家里老人来说却方便很多。”
许豫秦的母亲患有脑梗,行动不便。出门在外,许豫秦总是不放心。去年,社区工作人员杜静上门询问适老化设施改造需求,“一张清单有近20项,安全扶手、感应夜灯、警报器、呼叫器、防撞条……一应俱全,按需勾选,免费安装,这件事办得真贴心。”许豫秦说。
“在日常的网格走访中,我们注意到居民对适老化改造存在很大诉求,但改造起来需要大量资金。”杜静说。
“我们与陕西省慈善协会合作,在线上公益平台上发布了募捐活动,还带动了辖区内的单位企业捐款。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情况制定适老化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案’,目前西一路街道已经为200多户老人完成了改造。”西一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吕浩说。
在西一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大屏上,智慧养老云平台实时显示着各项数据。“老人们家里的一键呼叫机、无线红外探测器等终端设备与云平台进行联通,实时对辖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智能化数据监测,一键呼叫机还可以连上老人子女的手机。这些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运用,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居家遇到的风险,做好应急处置,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陕西数智医疗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雒萍说。
“可是帮了大忙了!”居民庞然对养老服务中心连连感谢。今年“五一”期间,他的母亲张萍身体突然不适,按下了一键呼叫按钮,当时庞然身在外地,不能及时赶回。养老服务中心接到通知后立刻上门检查,随后医护人员又将老人送往医院,缓解了老人病痛。庞然感慨:“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及时周到,让我们做子女的省心又放心。”
美居行动 家变美了心更暖了
历时一个半月,从粉刷墙面、地板铺设到全屋家具,新城区中山门街道联合西安市慈善会、新城区民政局及辖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通过“美居行动”为低保户李师傅“旧居换新颜”。看着墙面干净整洁,一件件家具整齐摆放,原本简陋的房间变得充实而温馨。
“我身体不方便,洗衣服困难,家里缺台洗衣机,社区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今年8月初,困难群众李师傅向中山门街道安民里社区发出求助。
收到求助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摸排,发现李师傅不仅缺洗衣机。“老人家里什么都没有,夏天热做的饭没办法保鲜,也没有洗衣服的地方,沙发也没有,又是一个人生活,仅添置洗衣机肯定是不够的。”中山门街道工作人员说道。
据了解,李师傅搬来安民里社区已经三年了,一直一个人住,因身体上的不方便且无人照顾其生活,社区一直重点关注他的生活日常。入户摸排后,社区与街道商议将李师傅作为此次“美居行动”对口帮扶的重点家庭。
中山门街道与相关爱心人士做了充分沟通后,由新城区政协委员董伊凡通过西安市慈善会定向捐赠1万元,新城区人大代表陈磊负责家庭的硬装,将老人的木头门换成防盗门、套间的门全部做了更换,厨房重新做了柜子,装了煤气灶,卫生间重新改造了水管,重新铺设防滑地板,洗衣机、热水器、沙发、电视等家具也已安装到位,硬装软装从里到外全部装修了一遍。
据了解,新城区在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新型社会救助模式,以“美居行动”为代表的“美字”系列是新城区探索推行的旨在改变困难群众家居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爱心帮扶活动,体现了新城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救助需求的社会救助理念。
新城区自2012年首次开展“美居行动”以来,共筹集捐赠物资343万余元,救助帮扶困难家庭965户。2023年的“美居行动”共筹集捐助物资20余万元,用于对16户帮扶家庭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提升,添置生活必需品,以达到美化环境,优化家居的目标,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舒适。
日间照料 养老服务突破零距离
“我退休已经13年了,老伴去世得早,一直一个人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这个养老服务中心,于是就来看一看,感觉很热闹,如今我几乎每天都会来,看看书,下下棋,还能交到很多朋友。”生活在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的居民王老先生说。
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通居民养老服务最后1公里,实现15分钟养老便利圈,解放门街道精心打造1500平米空间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18年开始运营,广受群众的喜爱。中心秉持“普惠、便利、优质”服务理念,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为老人提供健康顾问、慢病管理、中医治疗等服务。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全面升级,已在建东大院、环北两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后续将增至五个,让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养老,零距离接受服务。
不仅仅能理疗、能看病,养老服务中心于2019年开设了专做老人餐的“心悦餐厅”。2020年街道又借助原有平台,引入“饭大爷”品牌,更好地开展了老年助餐服务。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纷纷表示,自从辖区里有了助餐项目他们从早餐到晚餐,每一餐都能吃到便宜、可口、热乎的饭菜,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餐食,可算解决了每天都愁的大问题。同时,携手慈善组织公羊会,推出免费“爱心粥”,让辖区弱势群体享受免费早餐。除此之外,针对街区老龄人口比例高的现实,以街区微更新和生活生态重建实验探索推进适老化改造,“解鲜生”社区便利超市、“解小福”志愿服务,安全等级管理以及坤中巷“喵街区”“团结楼”改造等城市微更新创新举措,都让辖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更舒心,出行更通畅,生活更便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