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小区路面塌陷,就去补补
小区没电了,主动联系解决
谁家两口子打架了,赶紧去调解……
他是西安盐果花苑小区的普通居民
从“热心邻居”到物管会“当家人”
更是成为了社区自治的带头人
从一位普通的“热心邻居”,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挺身而出的中坚力量,再到如今被居民真心托付的物管会“当家人”,刘刚用日复一日的平凡付出,在盐果花苑这片家园里,生动诠释了“奉献”与“担当”的深刻内涵。
鸡毛蒜皮啥都管
他是小区的“热心肠
干净整齐的居住环境,茂密整齐的绿植,停放井然有序的车辆,走进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爱民社区盐果花苑小区,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属院,更想不到的是,就在2019年之前,这个小区还是一个因破烂不堪“逼走”将近一半老住户的老旧院落。
在小区居民心目中,能让原本十分糟糕的家属院焕然一新,从小在院里长大的刘刚功不可没。
刘刚今年53岁,父亲是原“盐业公司”职工,对刘刚来说,这个老家属院不仅是自己成长的地方,也承载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单位家属院嘛,邻居都是父母的同事,我们这些小孩从小一起长大,可以说院子里哪个角落都是我们的乐园。”长大后,刘刚离开了家属院,离开了家,去东北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要不是老父亲身体不好身边需要人照顾,刘刚可能至今都还在外地。
他告诉记者,2013年他从东北回到西安,此时的家属院已经完全不是自己印象中的样子,“院子里全是土路,到处坑坑洼洼,楼道里堆满垃圾杂物,一刮风下雨变压器就被吹掉,院子里准停电。”也就是从那时起,刘刚不仅承担起了照顾老父亲的责任,也承担起帮这个陪自己长大的老旧院落“修修补补”的工作。
“看着自小长大的家属院破败成这样,我真是于心不忍”,刘刚坦言,一开始,他只是出于想改善下父亲的居住环境的想法,见到小区路面塌陷严重,自己就去补补,小区没电了,他就主动联系社区、供电部门解决。因为小区不少住户都是父亲的老同事,老人们年事已高,慢慢地,院里老人有什么事,刘刚也会去帮帮手。
时间一长,院里人都知道,刘刚这小伙是个热心人。2017年家属院组建“准物业”,刘刚毫无意外地被推选成为负责人。谁家电短路了,谁家两口子打架闹仗了,哪家半夜还制造噪音吵得人没法睡了……院子里大事小情,居民都习惯先找刘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刚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后来还是爱民社区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善意提醒居民,刘刚睡得晚,每天上午10点前让大家尽量别打扰他。
老旧小区改造中
挺身而出的中坚力量
这个家属院在老旧小区改造前,虽然有辖区街道、社区及刘刚他们的“修修补补”,但面对大面积年久失修的设施,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
好在2019年,针对由原盐业小区、化工小区、果品小区3个独立的“老破小”职工家属院的老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爱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高艳娥告诉记者,这3个老旧家属院共有6栋多层住宅楼、370户居民,各楼栋均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各小区原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因企业改制,已无力承担对这些老旧小区的管理事务,导致这3个小区成为“三无小区”。改造以前,这些小区内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无路灯、无绿化,小区道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楼道等公共区域杂物堆积现象严重,垃圾不能及时清运,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居民多有怨言。
为破解“老旧破小”院落治理难题,2019年,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借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惠民政策“东风”,实施了老旧小区“拆墙并院”,社区党委通过逐个上门走访,收集居民诉求,召开小区“板凳会”,充分听取业主、志愿者、楼栋长等代表意见、建议,最终决定将相邻的盐业小区、化工小区、果品小区这3个“老旧破小”院落进行“三院合一”改造。
“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刘刚真是出了大力。”高艳娥说道。
“其他倒还好说,光这个拆违建就很不容易。”
这项涉及家家户户切身利益的工程,却因众口难调而面临重重阻力。改造方案如何设计?施工期间生活如何保障?不同楼栋、不同楼层居民的需求如何平衡?难题接踵而至。此时,深知小区每一处细节、在邻里间拥有极高信任度的刘刚,主动站到了最前线。
因小区内存在大量违建,在老旧改造过程中,为实现拆墙并院、腾挪出停车区域,社区工作人员和刘刚都费尽了功夫,“违建户是女同志,咱社区就派‘娘子军’去做工作,碰到男违建户尤其是不好说话、不配合的,就我上。”刘刚说,好在大部分居民也都想让院子好,愿意配合拆除工作,当时他碰到最难缠的一家,占了一处公共区域就是不愿意让拆,要跟社区“谈赔偿”,还要求社区帮其家人“解决工作”,刘刚去协调时,对方甚至跟他动手,“我也不跟他吵,也不跟他闹,改造势在必行,不能因为个别人影响大局,说服工作再难做也得做。”
在社区和刘刚的努力下,3个老旧院落最终拆除违建57间、推动“拆墙并院”,解决了30年未见的采光问题,拆除了3个小区之间的围墙,拓宽了道路,打通了消防通道,增加了停车位,增置了物防技防设施,新建了小区花园,让3个小区融为一体、资源共享。
3个原本破烂不堪的老旧院子自此焕然一新。原本因居住环境糟糕搬走的老住户,也在这两年慢慢搬了回来。
先后被评为
“最美院长”“最美咸东小哥”称号
除了对家属院的事上心,刘刚还很热心公益。
在疫情期间,刘刚第一时间加入“咸东小哥”志愿服务队伍,协助社区和医护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疫情时,刘刚确实特别认真,任何外来人员都严格把控,当时有他在我们住着也安心。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小区的人几乎都认识他,而且都很认可和支持他。”
小区住户李师傅称,疫情期间,去外地过年的一位居民家中突然着火,得知消息后,刘刚便火速赶往现场,手持灭火器,踹开大门冲进着火场,浇灭火苗,及时阻止了火灾的发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件事小区很多人都知道,要不是灭火及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
小区志愿者葛连英阿姨笑着说,刘刚是小区的贴心人,谁家有事都找他。
在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的道路上,刘刚的身影从未缺席。
小区的谁家的灯坏了,找他;下水管堵了,找他;邻里有矛盾了,还是找他……高艳娥称,因刘刚长期为小区居民服务而且任劳任怨办事妥当,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小区居民的主心骨,以实际行动践行“咸东小哥”品质,他先后被评为“最美院长”“最美咸东小哥”等称号。
韩森寨街道社区管理科负责人李婷表示,刘刚从一名社区热心人到社区志愿者,再到社区自治的带头人,最后成长为社区网格员,是社区党委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发现、发动、带动、帮助居民逐步实现基层居民自治的生动体现。
选聘楼栋长
建立“红管家 爱微帮”网格工作站
“你看这是小区没改造前的一些照片,大部分地面都是土路,还有一些泥坑,环境也不好。”2025年7月29日上午,在盐果花苑小区第一网格党群服务站外的墙上,张贴了多张小区未改造前的老照片,高艳娥指着一张张照片说道,“这张是化工院之前的大门,特别窄,只能行人和自行车进出,摩托车都得拐一下才能进去;还有这张时当时拆除5号楼前简易板房,现在已经改成小区电动自行车棚了。”
采访中,记者看到小区保安室外的墙面上,挂了一张网格治理示意图,从网格长到下面的网格员,再到每栋楼的楼长,里面包含了社区、物业、居委会和物管会的人员,其中网格长是社区副主任高艳娥,物管会主任刘刚则是网格员中的一位。
在每栋楼的楼前,除了有物业、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外,还张贴了楼栋长的名字电话,下面还有楼内多名党员和志愿者的姓名电话。“我们小区志愿者也是非常给力的,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能把大家聚在一起,而且没有怨言。”高艳娥表示。
高艳娥告诉记者,目前小区占地面积为9133平方米,共有6栋楼21个楼门370户,其中常住户160户,租赁户155户,空置户55户。小区经过“三院合一”改造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进一步深化“咸东小哥”基层治理模式,充实社区治理力量,发挥小区党员、志愿者作用,社区还整合小区内各种资源,选聘楼栋长,建立了老年餐厅、言果议事会、晓玲帮帮团、“E”修社、晋锁平安队等微组织,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事务共商、难题共解,家园共建”的和谐小区。
此外,为了统筹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紧密结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韩森寨党工委的统领下,以爱民社区党委为领导,建立了盐果花苑“红管家,爱微帮”网格工作站,成立“解忧”议事协商会,强化统筹议事协商,充分发挥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力量,选优配齐“红管家’队伍,打造“六小微”服务(微需求、微组织、微教育、微试点、微改造、微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奋力实现“普惠为民、人文聚民、活力乐民、康泰益民、宜居安民”的爱民和谐家园。
咸东小哥“1+5+N”模式
打造基层治理范本
“2020年9月韩森寨街道成立了‘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分了4组,并为每组配备了1辆装有警灯的电瓶车。”刘刚称,在街道的协调下,夜间巡逻队与辖区物业、派出所等形成联防联动机制,并定期对队员们开展培训,让大家掌握巡查重点,妥善处置各类问题。
夜幕降临,4组人、4辆电瓶车准时出发,按规划路线开展地毯式巡查。“附近的学校有的娃上晚自习,他们放学时我就把车停在路边,亮着灯。另外周边地铁站也是必去的地方,要去转转。宝塔巷那头是断头路,前些年还发生过抢劫,每次我们在那得多停留一会”……对自己负责的片区,哪里路灯昏暗,哪里人流量多,哪里需要加强巡查,刘刚早已熟记于心。
“现在,辖区居民都知道我和队友的电话,谁家有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我们。这几年来,印象最深的是几次深夜急救。”刘刚说,一次是在凌晨两点,一独居老人突发心脏疾病,他得到消息紧急送医,帮助老人化险为夷;一次夜里,小区一孕妇临产,他紧急送医,最终母子平安。
韩森寨街道社区管理科负责人李婷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韩森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共驻共建为纽带,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的新城实践,将铜头铁嘴飞毛腿“咸东小哥”品牌明晰出来,着力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的新城实践。
按照新城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咸东小哥“1+5+N”三维体系基层治理模式,紧紧围绕党建共建、全科网格、矛盾调解、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民生服务等六个方面,建立“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工作机制,街道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咸东小哥基层治理模式获中央政法委《中国长安网》专题报道,并入选全省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李婷表示,韩森寨街道统筹推进“多网合一”,成立29个基础网格和29个专属网格,建立13个小区网格工作站,推动精细化管理。在西安市率先成立街道“咸东小哥”电瓶车巡逻联防队,全方位不间断开展隐患排查、纠纷化解、生态环保和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近年来,街道围绕贯彻落实区委“一核五化”基层治理体系,以幸福强街建设目标,深化咸东小哥“1+5+N”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扎实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服务管理属地化、党员报到全员化、巡查督导常态化,有力助推地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编辑: